◇◇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早期中苏关系中的苏方名人到哪里去了   作者:严秀   初步整理一下拟撰的《远方的悲剧》资料后,我忽然想起,1920年代来华援 助过中国革命的那些著名的苏方人物,似乎大都被杀掉了。于是我就把人所共知 的当时14个著名的苏方人物排出来(其中有一个是1930年代的),约略查找了一 下,并不多费力。   由于我的孤陋,一时尚未查明“米夫”此公被杀的经过。但早在新中国成立 前我在根据地时就得知米夫是被“肃”掉了,可惜权威的资料一时尚未查得,只 查到他是死于1939年“肃反”高潮时。   下面分别逐一考查一下,看看这些著名人物的下落究竟如何。   1.越飞   1920年代初苏方来华人物中原在苏共政治地位最高的一位人物,20世纪初加 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5年后是该党国外执行局的四个委员之一。1913年最后 一次被捕后流放西伯利亚,1917年二月革命后从流放地返回彼得格勒,十月革命 前在布尔什维克六大上当选候补中央委员(那时中央委员很少)。十月革命胜利 后,一度任外交人民委员及对德布勒斯特和谈代表团团长(此二职不久即改由更 重要的托洛茨基担任)。   1920年代初,代表共产国际及苏共在中国活动。1923年与孙中山在上海会谈, 会谈后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国共合作与苏俄全 力援助孙中山等项大事的基础。   越飞与托洛茨基关系密切,1927年11月因“托派问题”被开除党籍后,越飞 在莫斯科以手枪自杀。   2.达夫强   (达夫强、达夫谦、达夫捷扬)   此人是继越飞之后任俄共中央驻华全权代表的,他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太高, 其实他来华的时间还是很早的。据《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 -1925)》档案资料集第一卷的俄文编者注(此书为俄罗斯的档案馆与德国柏林 自由大学于1994年合作编成的文献档案集,中央党史研究室译,1997年1月北图 出版社出版。以下本书简称为“文件集卷一”“文件集卷二”),谓“曾接替越 飞任苏联驻华全权代表的я·х·达夫谦在1923年2月16日给加拉罕、契切林、 列宁、季诺维也夫、托洛茨基的信中……”(文件集卷一,第237页)可说明此 事。   就是这位达夫强,1935年时又任苏联驻波兰大使,当罗曼·罗兰夫妇于同年 6-7月访问苏联时,他曾代表苏联官方到华沙车站迎接罗兰夫妇。这位前驻华代 表及当时的驻波大使,于1938年苏联“大清洗”高潮时被处决了。   3.马林   荷兰革命家,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等工人运动及当地共产党的 创始者。来华后参与中共的建立工作,并参加中共一大。1923年9月返莫斯科。 后回荷兰,1927年脱离荷共,倾向托洛茨基主义,但未参加托派组织。   二战后,荷兰被纳粹德国占领,马林组织秘密抵抗运动,并主编秘密抗德报 纸《斯巴达克》,1942年被德军逮捕,牺牲于德寇集中营。   4.维金斯基   (维经斯基、维京斯基)   苏联人,在中国名伍廷康,苏俄及共产国际的东方问题专家。1920年第一次 来中国,分别会见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等。维金斯基于1923年四五月即已升 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东方部副主任。此时,东方部主任为拉狄克、副主任即维金斯 基。之前,东方部主任为萨发洛夫,由他们两人具名给出席中共三大的国际代表 的指示信中,这两人的身份都是写在文件中的。此人后来大概是病逝的。   5.杨明斋   山东人,海参崴(俄称“符拉迪沃斯托克”)华侨。十月革命的拥护者,加 入了俄共。1920年代初来华,任翻译。1925年曾带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苏,共 产国际工作人员。1920年代后半期在中国工作,中共党员,1930年代初自动越境 赴苏,被捕。劳改多年,后释放,并设法在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求得一勤杂工职业, 1938年被处决。   此事由山东胜利石油学院党史教研室余世诚教授向苏方调查多年,苏方历次 回答均为“不知此人下落”。不得已,调查者直接致函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很快即得到苏远东研究所所长受苏共中央委托的复信,详叙1930年杨明斋自行去 苏后的经历,并查实杨已于1938年被处决,并已经平反等。   6.加拉罕   (现多译作“卡拉汉”)   俄国老革命家,苏联著名外交家。1923年来华,任驻北京政府当时名义上的 中国中央政府公使。曾发表著名的《对华宣言》(习称“加拉罕宣言”),即废 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宣言(后多未实现)。加拉罕名为驻北京政府公使,但同时兼 联系苏联当时在中国各地政治代表的活动,如鲍罗廷名义上即是由加拉罕推荐与 孙中山的。   加拉罕后调回苏联任外交部副部长,1937年被处决。   7.鲍罗廷   老布尔什维克,苏联第一代共产主义革命家,长期在欧洲、美国从事革命活 动。他是共产国际及苏联驻中国南方孙中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治总负责人,孙中山 及国民党的高级政治顾问。   鲍罗廷是由联共中央政治局直接、正式任命的。由斯大林签名、有拉狄克参 加的(拉不是政治局委员)1923年8月2日政治局会议记录,载有有关任命鲍罗廷 的四项决定,其中有“斯大林同志建议任命鲍罗廷同志为孙逸仙的政治顾问”, 以下第一项即正式任命。   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即为鲍氏起草(由瞿秋白 译出,再经汪精卫、瞿秋白二人修改润色而成)。1927年秋被迫回苏联。后长期 从事英语对外宣传刊物编辑工作。   鲍罗廷为犹太人,在战后反犹与肃反新高潮中,终于1949年7月被捕,1951 年死于西伯利亚流放中。关于鲍氏死的详情,据蓝英年同志(苏俄文史专家,北 京师范大学离休教授。见《帕斯捷尔纳克和他的红颜知己》《女诗人茨维塔耶娃 之死》——编者注)电话告知,他掌握有俄文材料,鲍死得很惨,罪名为中共及 蒋介石的特务。1956年获得平反。   瞿秋白、杨之华从苏联回国前,曾将女儿瞿独伊托鲍氏代为照管。1957年周 恩来总理及宋庆龄副主席先后赴苏访问时,均曾专程去看望过鲍夫人鲍罗廷娜。   8.加伦将军   中国的习称,即勃留赫尔元帅。1935年苏联第一批五大元帅之一,苏远东方 面长期防御日本侵略的最高将领。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几乎在一切反对白军的 战场上指挥过作战,是早期红军中第一个“红旗勋章”的获得者。内战后期又在 远东红军及游击队中打击日寇干涉军,是苏军中神话般的英雄人物。   1924-1927年奉派来华,任孙中山及后来的国民革命军的军事顾问团长。 1938年夏,正当日寇夺占我武汉的紧张时刻,在我东北(时为日本占领)、朝鲜 与苏联三国交界的张鼓峰地区发生了苏日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苏方叫“哈桑 湖事件”)。日本由驻伪满的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指挥,苏方由勃留赫尔 元帅亲自指挥,双方均具有武装摸底性质。当时苏军训练及装备均不如日方,最 后以很大牺牲换得停战。(科涅夫元帅对西蒙诺夫的谈话,则说是苏军打败了, 勃留赫尔也同伏罗希洛夫、布琼尼一样的无用,指挥不了现代化的战争。)   这一场战争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精神上,特别是在精神上,是对中国抗日战 争的很大支持。但是战争结束不久,勃留赫尔元帅即被秘密逮捕,并于1938年11 月9日被秘密处死,罪名同杀害一切老革命家的罪名完全一样:日本老牌间谍— —其“间谍”资历,自1921年起。   他在国内及军内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斯大林不敢公开指控勃留赫尔,甚 至也不敢宣布他死亡的消息,人民长期不愿相信这位著名的将领已不在人间。当 时曾经有过谣言,说勃留赫尔现在改用另一名字在中国作战。但遗憾的是,这只 是谣言而已。   9.罗易   印度人,1927年武汉政府时期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较早离开苏联回印。 1933年在印度病逝。   10.罗明那则   现译法极不一致,有“罗米那兹”“洛米那泽”“洛米那兹”等。1927年来 华代替了维金斯基、鲍罗廷、罗易等三人的职权,任共产国际代表。此人明显 “左倾”幼稚,参加了1927年中共紧急的“八七”会议,实际上包揽了会议的全 局,是一个典型的钦差大臣。   此人是格鲁吉亚人,一个火箭式上升的干部。1917年入党,1922-1924年即 任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书记,1926年竟被苏方置于共产国际主席团委员中。从中 国回去后升升降降,成了中央委员(一说候补委员),最后任苏联最重要的也是 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马格尼托尔斯克市委书记。   1935年召开全苏冶金工业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时,“斯大林从罗明那则身边 走过时不和他打招呼,虽然正是罗明那则领导着一大批马格尼戈尔人。罗明那则 回家后马上就接到一个命令,让他立即到车里雅宾斯克去。途中,他在车里遭枪 击,死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医院中。”(罗·亚·麦德维杰夫1989年作《斯大林和 斯大林主义》,中译本第170页,同年世界知识出版社版)但同一作者1974年在 纽约出版的《让历史来审判》的中译本上册第266页则说,罗明那则是途中在汽 车上开枪自杀的。其他多种书也多说罗明那则是自杀的。真相如何,无法判断。   11.拉狄克   出生于波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革命家。20世纪初起,主要在波兰及德国社 会民主党中活动,1917年赴俄,参加布尔什维克党,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任共 产国际书记处书记,又兼任过共产国际东方部主任。   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人对上级的报告有时只呈拉狄克一人,如1922年4月6日某 人自北京的报告;有时则是致拉狄克与布哈林两人,而以拉狄克名居于前,如维 金斯基1923年1月25日自赤塔发出的报告。拉狄克几度任苏共中央委员。1925年 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后,任该校校长。   拉狄克先是托洛茨基的重要追随者,后被流放。斯大林反布哈林时被召回莫 斯科,以后又成为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狂热鼓吹者。1937年1月公开审判“反苏托 派中心”时,十数人被处决,拉狄克由于表演极佳,在供述时又大量“揭露”所 谓“布哈林—李可夫反革命集团”有功,名义上被判十年徒刑。但多书均注明拉 狄克死于1939年,时年应为55岁左右。(不少书均说拉狄克在1939年被处决。确 否,苏官方似未表过态。)   12.米夫   此人在苏联是一个很难理解的火箭式干部,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也特别看重 王明这样的人,也把王明变成他自己一样的火箭式干部。   此人1901年生,是否参加过十月革命,是个问题。但他是斯维尔德洛夫共产 主义大学(短期训练班性质)毕业的,1925年24岁竟立即被任命为莫斯科中山大 学副校长,实不解其中奥秘。1927年,老资格的著名校长拉狄克因追随托洛茨基 被放逐到西伯利亚后,米夫即升任校长,并任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等。这样一 个人,除了几句书本知识之外,能懂得什么东方西方?   1931年1月来上海,支持王明等人,突然要求召开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并由 他一手控制“选举”王明等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等,主要权力完全控制在 王明、博古手中。一个时期,中共中央也被控制在这个米夫的手中。   此人似乎始终得势,1936年又任东方大学校长、殖民地问题研究所所长等, 但他在1939年仍然被杀了。   13.布哈林   本名单中只有布哈林及拉狄克两人未到过中国,但他们同中国革命的关系都 很深,所以与拉狄克一样,也不能不提到布哈林。   如上所述,拉狄克既是共产国际的东方部主任(拉也是国际书记,又似是主 席团成员),又从1925年起即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任校长。联共中央政治局 讨论中国问题的会议,他是经常的列席者和议题的提出者。   布哈林在共产国际中名义上是第二号人物,第一号是主席季诺维也夫。但季 氏的本职是列宁格勒市兼列宁格勒州委的主要负责人,又是联共政治局内前两三 名的重要委员,并不能拿出多大精力去管共产国际的日常工作。因此,布哈林实 际上成了共产国际最主要的人物。也可以说,季诺维也夫、布哈林、拉狄克三人 是1920年代上半期由苏共中央政治局派出主持共产国际工作的主要人物,其真正 的核心人物则是布哈林(当然他们以国际名义做出的任何重要决定和指示,都必 须事先得到联共政治局的批准)。   另外,在上述《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运动》文件集第一卷上,有一些 文件的题目上都有“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布哈林”字样,布哈林是否真有 过这个名义尚未查实,不过在实际上是一回事。1926年11月以后,即在联共政治 局撤掉季诺维也夫共产国际主席名义以后,共产国际即不再设“主席”的名义, 之后两年多时间,布哈林就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第一人了(当然仍归联共领 导)。   这里要特别介绍的是布哈林在1920年代初对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精深了解和 正确指示。在1920年代初,布哈林恐怕是世界上一切马克思主义政治家中重视中 国农民土地问题的最杰出人物。在这一点上,他甚至比中共的人物都更早、更理 解和更重视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他发表的这方面的系统意见,甚至远在中国马 克思主义政治家之前。现存原始档案仍完整无损。   就是这个布哈林,在1938年春也以帝国主义“间谍匪帮”头子的罪名被杀了, 而且他的“谍龄”比加伦将军还长(加伦是自1921年算起),要从1918年算起。   14.鲍格莫洛夫   1933年中苏复交后苏联首任驻华大使,是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8月21 日在南京签订《中苏互不侵犯协定》代表苏方签字的全权代表。以后,鲍格莫洛 夫被召回苏联,同当时苏联很多驻外使节被调回一样,被处决了。   以上越飞、达夫谦、马林、维金斯基、杨明斋、加拉罕、鲍罗廷、加伦勃留 赫尔元帅、罗易、罗明那则、拉狄克、米夫、布哈林、鲍格莫洛夫等14人,是最 为大家所熟知的人物。其中马林与罗易不是苏联人,因早已离开苏联,幸免于难。 其余12人中,除维金斯基一人结局不详外,其余11人均全部被害,包括元帅在内。 这些人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已全部被无条件平反。 (XYS20250510) ◇◇新语丝(www.xys.org)(xinyusi.org)(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