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反对的太学体当然不好,但他的那种平易和重道重文有点浮面。一味追求平易,没有机锋,当然达不到真切。
看看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及王之涣的“一片孤城万仞山”,看看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再去看看欧阳修的那些诗词,就可看出高低。
重文,郁郁夫文哉,当然不可能有真道。所以,欧阳修的文道,跟“求实释华”不一样。“实”不一定是“平易”的。
当然,“求实释华”在政治上也无法持续,但在学术上、文学上可以追求。
下面抄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