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现在折腾,绞啊绞啊,到底达到达不到药理浓度。方舟子早在2011年就知道故意回避这个绞字。他古文阅读能力比你们强多了,根本不应该疏漏。明明说是渍然后绞,他就给你一个劲儿的泡水。那个方黑尼罗河其实质问得非常好,你这么泡,那就是水溶物质也泡不出来的!明明是个不可能的理解,他偏偏这么理解。显然是故意的。现在2015年了,面对质疑不得不修改成无论泡还是绞反正达不到药理浓度,又口服吸收极差。文献怎么说的呢?是这么说的吗?没见到。
如果绞字无关紧要,真如方舟子轻描淡写的那样,他为什么从一开始就篡改它?
现在我们见到歪果仁的实验报告,批驳了绞汁不能达到药理浓度,也批驳了口服不灵论。好吧他们也可能做假。好吧你先去打假了他们,再回来科普,再回来从头质疑屠呦呦。目前说什么还都不康特。
这个逻辑关系还不清楚吗?